玉米叶夹角和叶向值的QTL 定位

刘鹏飞, 蒋锋, 王汉宁, 王晓明 - 核农学报, 2012 - cqvip.com
叶夹角和叶向值是评价玉米株型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以甜玉米自交系组合T14× T4 的F,
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包含192 个SSR 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 覆盖玉米基因组1260cM …

玉米杂交种掖单13 号的SSR 连锁图谱构建与叶夹角和叶向值的QTL 定位与分析

路明, 周芳, 谢传晓, 李明顺, 徐云碧, 张世煌 - 遗传, 2007 - chinagene.cn
为了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玉米育种者已经开始了更密植更紧凑株型的选育.
叶夹角和叶向值是评价玉米株型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以掖478× 丹340 的500 个F2 …

基于四交群体的玉米叶夹角和叶向值QTL 定位分析

张姿丽, 刘鹏飞, 蒋锋, 陈青春, 张媛, 王晓明…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 cqvip.com
选育耐密紧凑株型是增加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叶夹角和叶向值是衡量株型的
重要参数. 本研究选用叶夹角和叶向值存在差异的玉米自交系郑58, PH6WC, 87-1 和自330 …

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叶夹角的QTL 定位

常立国, 何坤辉, 刘建超, 薛吉全 - 玉米科学, 2016 - cqvip.com
以150 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供试材料, 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 对两年三点试验的穗三叶叶夹角表
型数据进行QTL 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6 个环境下共定位到34 个QTL, 各个染色体上均有分布 …

玉米叶形相关性状的Meta-QTL 及候选基因分析

郭书磊, 张君, 齐建双, 岳润清, 韩小花, 燕树锋… - 植物学报, 2018 - cqvip.com
叶长, 叶宽, 叶面积及叶夹角不仅影响玉米(Zea mays) 光合效率, 也是株型的重要构成因素.
通过对620 个叶形QTL 进行整合, 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叶形QTL 整合图谱 …

玉米不同叶位叶面积的QTL 定位

安允权, 张君, 席章营, 李明娜, 李沛, 王顺喜, 张莹莹… -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 cqvip.com
玉米叶面积大小及分布对玉米的有效光吸收, 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探究玉米不同叶位叶面积的遗传机理对高产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

利用不同群体对玉米株高和叶片夹角的QTL 分析

于永涛, 张吉民, 石云素,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 玉米科学, 2006 - cqvip.com
应用H21× Mo17, 自330× K36, B73× L050 这3 个F23 群体为作图材料, 利用SSR 等分子标记,
对株高, 穗位高和叶片夹角3 个性状进行了数垃性状位点(QTL) 分析. 对株高共检测到18 个QTL …

玉米株型性状的QTL 定位

孙海艳, 蔡一林, 王久光, 王国强, 徐德林… - 西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 2010 - cqvip.com
理想株型是杂交种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该研究以玉米黄C× 178 F2 群体作为研究材料,
采用SSR 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采用区间作图法对5 个玉米株型性状进行了QTL 定位 …

玉米株型性状的QTL 定位

徐德林, 蔡一林, 吕学高, 代国丽, 王国强, 王久光… - 玉米科学, 2009 - cqvip.com
以玉米自交系L26 和095 组配的F2 世代为作图群体, 采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和复合区间作图法
对玉米茎粗等7 个株型性状进行基因定位. 共检出21 个QTL, 其中茎粗检测到1 个位点(qSD1) …

玉米SSR 连锁图谱构建及叶面积的QTL 定位

刘建超, 褚群, 蔡红光, 米国华, 陈范骏 - 遗传, 2010 - cqvip.com
叶片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面积的大小(尤其是穗三叶面积) 对于玉米干物质的积累
及产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玉米叶面积的遗传基础对于指导玉米高产育种具有理论 …